最新刊期

    2020 0 0
    • 樊东辉,李世普,孙文华,陈晓明
      1995(3)
      摘要:用X射线衍射法和POWD12理论计算程序探讨了多晶刚玉Fe离子注入层的结构变化。  
      关键词:离子注入;刚玉;X射线衍射   
      11
      |
      4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68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赵书俊,孙洛瑞,郭正元,杨铨玖
      1995(3)
      摘要:介绍了用于EAS观测阵列的大面积闪烁计数器的结构、漫反射涂料的选取和计数器工作电压的确定及其标定.  
      关键词:宇宙线;观测阵列;闪烁计数器   
      8
      |
      52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69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王传珊,周树鑫,罗文芸,许梦杰,陆裕清
      1995(3)
      摘要:研究基于简单解析表达式的电子背散射系数与入射电子能量、介质厚度和能损的关系及其对电子束辐射加工的影响。考虑到入射电子在多层介质之间反复的穿透和背散射,编制了ED410程序,计算了不同衬底材料和不同入射电子能量下能量沉积的深度分布和剂量因子。利用衬底材料的背散射抬高接近衬底界面处的剂量,较大地改善了辐射加工的均匀性。  
      关键词:电子;背散射;多层材料   
      8
      |
      6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71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刘杰,侯明东,马峰
      1995(3)
      摘要:80—120keV4He+以剂量范围为1.0×10(18)-4.0×10(18)He+/cm2辐照Fe(77)B(16)Si5Cr2和Ni(78)B(14)Si8等多种非晶态合金,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表面出现两种腐蚀方式──发泡和层离。实验结果表明,腐蚀方式依赖辐照剂量率大小,层离厚度略小于射程,发泡厚度等于射程。分别用气压驱动模型和横向应力驱动模型对发泡和层离的机制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辐照;发泡;层离   
      6
      |
      63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72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侯明东,刘昌龙,全明秀,孙文声
      1995(3)
      摘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研究了室温下195keVAr+辐照非晶态合金Co(60)Fe(12)Ni(10)Si6B(12)和Fe(39)Ni(39)V2Si(12)B8在各剂量阶段的表面损伤形貌。结果表明,表面损伤是发泡和溅射相互竞争的过程。低剂量下,表面损伤以发泡为主;而在高剂量时,表面发泡消失,溅射造成的多孔粗糙表面损伤结构形成。对高剂量时表面发泡消失的可能机制作了探讨。  
      关键词:Ar离子;辐照;非晶态合金;表面发泡;溅射;多孔结构   
      8
      |
      5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980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王进玉
      1995(3)
      摘要: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PIXE)方法分析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的11个朝代壁画中所使用的青金石颜料,获得了该颜料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对18个样品的分析对比,对青金石颜料中所含的Mn、Cr、As、Ti、Sr、Sb、Zn等微量元素作了讨论,并与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作了对比.  
      关键词: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敦煌莫高窟;古代壁画;颜料;青金石;微量元素   
      11
      |
      345
      |
      1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732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李祖玉,靳根明,张保国,漆玉金,吴和宇,贺智勇,罗清政,文万信,戴光曦
      1995(3)
      摘要:报道了BGO晶体作为带电粒子探测器的制作、测试结果,并在核物理实验中与Si(Au)穿透型探测器一起组成ΔE-E探测器望远镜,对带电粒子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该探测器系统有较高的粒子鉴别能力。  
      关键词:BGO探测器.核反应;带电粒子   
      9
      |
      89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75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王兆荣,黄培华,彭子成,金嗣炤,张汉昌
      1995(3)
      摘要:对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第四地点洞穴的石笋进行了ESR测定,用封闭平衡模式计算了它们的ESR年龄,并与U系年龄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两种方法估计的平均年龄十分一致.  
      关键词:石笋;总辐照剂量;年剂量;ESR测年   
      8
      |
      87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79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李阳,陈宁
      1995(3)
      摘要:将点电荷模型和有效价键理论结合起来,发展成点电荷-有效键价模型理论。并利用这种理论模型研究了在高Tc氧化物超导体Y—124结构中被铁杂质原子所占据的有不同局域环境的铜晶位上的电场梯度和所对应的四极劈裂.利用这种方法建立了Fe(3+)离子在亚晶格尺度上的位移与其电场梯度和周围各离子有效化合价的关系.根据实验中的四极劈裂观察值,从理论计算结果中得到对应于Fe-O五配位的Fe(B’)离子将偏离CuO2面0.0195nm,而具有Fe-O六配位的Fe(B)离子将偏离0.0395nm.此两晶位上的电场梯度分别沿着+Z和-Z方向。这种点电荷-有效键价模型对高Tc氧化物超导体实验中晶位的指认和Fe(3+)的位移分析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点电荷-有效键价模型;Y-124氧化物超导体;电场梯度;M ssbauer谱   
      8
      |
      42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81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李钢,邓文,熊良钺,郭建亭,王中光
      1995(3)
      摘要: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研究了Ni3Al(0.98at%B)合金经高温均匀化处理后,在空冷、炉冷、水冷条件下硼原子的扩散行为。结果表明,炉冷处理的合金中扩散至晶界的硼原子最多,并有微量硼化物在晶界处析出;水冷处理时扩散至晶界的硼原子最少、为使既有较多的硼原子扩散至晶界、又无硼化物在晶界析出,宜采用高温均匀化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关键词:硼原子;Ni3Al;正电子湮没   
      10
      |
      65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82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张永熙,王寿祥,陈传群,孙志明,胡秉民,黄丹
      1995(3)
      摘要:采用不同方式将(89)Sr引入茶树-土壤系统.结果表明,由茶树地上部引入的(89)Sr在茶树叶中的浓度比由土壤引入的高得多;在同一引入处理中,老叶中的(89)Sr浓度要比嫩梢高.(89)Sr在不同方法引入处理的茶树叶中的消长规律不同:由地上部引入(89)Sr的,其在老叶、嫩梢中的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由土壤引入的,嫩梢中的(89)Sr浓度起初随时间延长而增高,在达到某一值后便缓慢降低,而老叶中的(89)Sr浓度起初增加较快,一定时间后便逐渐趋缓并达一饱和值。还确定了嫩梢、老叶对(89)Sr的CF(浓集系数)值.  
      关键词:89Sr;茶树叶;放射生态学;浓集系数   
      8
      |
      2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84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罗小兵,夏宜君,杨志华,龙先灌,刘慢天
      1995(3)
      摘要:在4.5MeV静电加速器上.利用7Li(p,n)7Be和T(p.n)3He反应作为中子源,在22-1019keV中子能区以(197)Au的中子俘获截面为标准,用活化法测量了(152)Sm的中子俘获截面.其误差小于6.8%。  
      关键词:活化法;中子俘获截面;152Sm   
      9
      |
      59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85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李盛华,李虎侯,曹王敏贤
      1995(3)
      摘要:采用中颗粒(φ10—30μm)制样进行了陶器的年龄测定.对15个标本同时以细颗粒样品和中颗粒样品做实验,两组结果一致.中颗粒的自然热释光强度高于细颗粒.  
      关键词:陶器测年;中颗粒技术   
      9
      |
      70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86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 袁坚,万裕德,高海燕,章庆华,张培华,程业浩,李淑媛,张勤建,李忠珍
      1995(3)
      摘要: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质子和α束流轰击(197)Au、(12)C、(56)Fe、C3H6N6等靶核的反应产物对配合Q3D磁谱仪使用的轻粒子焦面探测器系统基本特性进行了在束检验。测量的平均本征位置分辨为1.36±0.07mm;积分非线性度好于7.5×10(-3)。由ΔE-E组成的粒子鉴别望远镜可明显区分不同类型的轻粒子群。  
      关键词:位置分辨;焦面探测器系统   
      8
      |
      17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1087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4-0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