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0 0 0

      新一代同步辐射技术及应用

    • 戚泽明,李承祥,洪义麟,殷明,程学瑞,李亭亭
      2008, 31(12)
      摘要:本文介绍了同步辐射红外辐射的基本特征及其最新进展,以及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红外光束线和实验站改造的设计、性能和科学研究方向。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原红外光束线和实验站主要是针对中红外波段的谱学研究,未能发挥同步辐射红外光源的优势,随着同步辐射红外光源在显微和远红外谱学方面应用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红外谱学和成像研究的需要,我们对光束线光学元件参数重新进行模拟计算和优化设计,将光束线光谱范围扩展到约10cm?1,同时建立了新的红外光谱和显微实验站。对线站性能的测试结果显示同步辐射红外辐射具有明显的亮度优势,为开展同步辐射显微谱学和成像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同步辐射红外辐射;光束线;亮度;红外光谱;显微   
      9
      |
      8
      |
      4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65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李明,石泓,董淑强,刘鹏
      2008, 31(12)
      摘要:对同步辐射光源不稳定性的监测一直是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在运行中急需的技术手段。随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升级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光源的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光源不稳定性的监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双楔片型的同步辐射光束位置探测器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上得到发展,并在前端区安装和使用。它可以有效监测同步光束位置的10μm级的变化,为降低光源不稳定性、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了依据。本文详细描述了双楔片型同步辐射光束位置监测器的设计原理、参数优化以及误差分析,并介绍了这种监测器在BSRF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光束位置监测器;监测函数;同步辐射   
      10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52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王嘉鸥,钱海杰,段毅,钟俊,权正林,石泓,奎热西
      2008, 31(12)
      摘要:为了适应BSRF光电子能谱站升级改造的需要,我们重新设计和编写了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软件。利用新的软件,可以简单快捷的选择光子能量,设置实验条件和采谱,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实验环境。新软件是基于LabVIEW编程方法,随不同实验需求可以进行更改和扩展,为实验站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软件设计;LabVIEW   
      11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463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许升辉,许瑞年,柯新花,沈天健
      2008, 31(12)
      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光源数字化电源控制卡DSPC-100的性能,对上海光源数字化电源控制卡软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思路。然后阐述了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II的关键环节。最后分析了DSPC-100的软件结构,给出了其软件的状态转移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μC/OS-II的数字化电源控制卡控制程序。  
      关键词:上海光源;数字化电源控制卡;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   
      10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945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武煜宇,刘金锋,孙柏,刘忠良,徐彭寿,陈秀芳,徐现刚
      2008, 31(12)
      摘要:本文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金属Mn在6H-SiC(0001)表面的生长模式和Mn/6H-SiC(0001)界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金属Mn在6H-SiC(0001)表面上表现为二维层状生长模式。随着金属Mn沉积膜厚的增加,样品表面金属性明显增强。沉积过程中,金属Mn并未与SiC衬底发生反应,界面间由于能带弯曲导致费米能级向下移动,并计算出肖特基势垒高度(SBH)大约为1.79eV。当沉积膜厚达到2nm后,样品于250℃退火导致金属Mn向衬底扩散,但未与衬底发生反应。样品于500℃退火后界面间形成Mn的硅化物。  
      关键词: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欧姆接触;Mn/SiC   
      10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99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低能加速器技术、射线技术及应用

    • 黄朝强,宋建明,李新喜,夏庆中,陈波
      2008, 31(12)
      摘要:根据冷中子源及后续中子导管的布局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了冷中子导管C3出口处中子束均匀性、准直性及注量率等数据。优化表明:a)冷源与后续导管入口间距离应尽可能短;b)中子注量率及发散度均随导管超镜因子m值增大,m值由1.5增至3.0,其Y方向发散度增大24%,注量率提高61%;c)垂直于导管弯曲面方向的发散可以用高斯分布来描述,而导管偏转方向则呈条纹状发散;d)在m=1.5、冷源与堆内导管入口距离为2.29m情况下,束流垂直发散宽度为0.86°,中子注量率为2.44×107cm–2·s–1。  
      关键词:冷中子导管;超镜;中子束表征;冷中子源;蒙特卡罗模拟   
      11
      |
      12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634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吴建平,邹永祥,黄春峰,周建斌,李兵兵
      2008, 31(12)
      摘要:本文将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用于石油钻井现场对岩屑进行在线跟踪监测分析,针对粉末状岩屑现场连续取样,并采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BP(Back Propagation)模型,通过数据处理将不同岩层岩性用二进制代码描述,直接输出岩性或岩层的目标向量。  
      关键词:X射线荧光分析;岩性识别;神经网络   
      11
      |
      1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68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闫亚娟,李宗伟,刘建玲,秦广雍
      2008, 31(12)
      摘要:通过N+注入解脂耶罗威亚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DC-3-2,筛选出一株油脂降解率提高了11.09%的高效菌株DC-3-2-50,经10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向良好。对DC-3-2-50的降解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初始pH9.0、接种量3.0%、温度为2528℃、摇床转速为180200rpm、碳源为大豆油时,其降解率最高,可达87.7%。  
      关键词:N+注入;解脂耶罗威亚酵母;接种量;溶氧量   
      10
      |
      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75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武云云,尚兵
      2008, 31(12)
      摘要:为了保证测量质量,采用实验室新改进的222Rn-220Rn分辨探测器在南华大学氡实验室进行了刻度,并参加了日本NIRS组织的国际比对。结果显示,222Rn、220Rn暴露量与径迹密度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是0.9894、0.9885;222Rn、220Rn刻度因子分别为4.27±0.40Tackscm-2(kBq·m-3·h)–1、2.33±0.39Trackscm-2(kBq·m-3·h)–1。纯222Rn条件,测量值与NIRS提供的参考值的相对百分偏差(RPD)和变异系数(COV)分别为12%、7.7%,达到了英国NRPB规定的B级水平,在美国EPA规定的可接受的控制限之内;高220Rn条件,220Rn测量值的RPD和COV分别为22%、4.8%。有关220Rn测量偏差偏高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222Rn;220Rn;刻度;比对;分辨探测器   
      9
      |
      10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648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康玺,肖德涛,李君利
      2008, 31(12)
      摘要:通过222Rn/220Rn子体α能谱测量程序对222Rn/220Rn子体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获得了有关采样时间、测量时间段、总测量时间与222Rn/220Rn子体测量不确定度的较清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快速准确测量222Rn/220Rn子体的原则,优化了一种222Rn/220Rn子体α能谱测量程序,并通过和多种早先提出的222Rn/220Rn子体测量程序的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测量程序的合理性。  
      关键词:222Rn子体;220Rn子体;α能谱   
      12
      |
      9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62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核化学、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

    • 许凤华,尹端沚,汪勇先
      2008, 31(12)
      摘要:188Re半衰期只有16.9h,最大β射线能量为2.11MeV,同时伴随有适于显像能量为155keV的γ射线。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本文综述了188Re生物标记的各种方法及研究进展,188Re标记放射性药物用于肿瘤核医学治疗的前景十分令人鼓舞。  
      关键词:188Re;放射性药物;生物标记   
      9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82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核电子学与仪器

    • 施朱斌,桑文斌,钱永彪,滕建勇,闵嘉华,樊建荣,刘积善
      2008, 31(12)
      摘要:CZT Frisch电容栅器件采用两个平面电极,侧面金属层与阴极相连,与晶体之间有薄绝缘层隔离。根据Frisch电容栅探测器的结构和前置放大器的参数指标,采用交流耦合,选取结型耗尽型高跨导场效应管作为输入级以及反馈电容和泻放电阻组成的电荷灵敏放大器,成功地设计制造了低噪声、高性能的CZT Frisch栅探测器的前置放大器。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关键词:前置放大器;CZT;Frisch电容栅器   
      11
      |
      11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7426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薛俊东,梁昊,陈一新,刘强,刘宝莹,周雷,虞孝麒,周永钊
      2008, 31(12)
      摘要:在我们所设计的北京谱仪第三代(BESIII)μ子鉴别器电子学系统原型机中,前端电路板(FEC)将采集的阻性板探测器(RPC)信号经由30m长电缆传送到远端的数据读出插件中。该插件实现数据接收、数据压缩、发送控制命令、配置和测试FEC、驱动信号,以及通过USB接口与上位机交互等功能。  
      关键词:数据采集;μ子鉴别器;USB   
      10
      |
      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3479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核科学与交叉学科研究及其他类

    • 杨海军,李海,王鹏,李宾
      2008, 31(12)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种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底上制备高密度蛋白微阵列的新方法。此方法的特点在于通过在PDMS基底上物理吸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达到提高蛋白质分子转印效率的目的。AFM检测结果表明:转印后的图案结构规整,边缘清晰。测得的蛋白条纹平均宽度约为500nm,条纹间距约为1μm,是一种高密度的蛋白微阵列。  
      关键词:微接触印刷法;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物理吸附;AFM;蛋白微阵列   
      9
      |
      9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4031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 王化斌,安红杰,杨海军,王鹏,刘钟栋,孙洁林,张益,胡钧
      2008, 31(12)
      摘要:本文发展了一种新的黄原胶分子样品制备方法——多步旋涂法,并采用此方法在4种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中常用的衬底(裸云母、3-氨丙基三已氧基硅烷处理的云母、镍离子处理的云母和高序热解石墨)上制备了分散的单个黄原胶分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单个黄原胶分子高度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衬底的电学特性和亲疏水性质对黄原胶分子的形貌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黄原胶;样品制备;旋涂法;原子力显微镜   
      9
      |
      8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224047 false
      发布时间:2021-03-12
    0